
Ø 导师简介
李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微机电系统、仿生柔性/光纤传感技术和仿生机器人。在2024-2025学年共指导本科15人,其中2021级3人,2022级6人,2023级3人、2024级3人。
Ø 育人心得
1.秉持“以生为本,共同成长”的理念,让教育回归“人的成长”本质。
教育之道,在于以生命唤醒生命,以成长托举成长。在教育过程中,立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尊重学生个性与潜能,从学术探索、工程实践和社会责任三个维度推动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导师角色不止于知识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学术引路人”与“人生同行者”。通过举办定期的交谈会,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生涯发展,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并给与学生以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被看见、被信任的力量。
2.依托好学学院的多元实践平台与竞赛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领域深度融合的学科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
参与竞赛不仅是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更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而投身社会实践,则能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沟通协调与资源整合能力,深化对行业动态与社会需求的认知。通过引导学生在竞赛中搭建"理论-实践"的转化桥梁,在社会实践中完成"校园-社会"的角色过渡,既能促进专业知识的活学活用,又能拓宽职业发展视野。
3.提升学生的工程思维素养与创新能力,是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工程思维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石,其构建与创新能力培育尤为关键。通过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融入前沿技术案例与跨学科融合内容,提升学生将工程原理转化为创新方案的能力。通过参与工程竞赛、产学研项目合作及智能制造工作坊等活动,让学生在复杂工程场景中进行系统设计与技术整合,全面提升个人方案优化及突破性创新的能力。
Ø 指导成果
在过去的一年中,李艳老师以“全程导师”为支点,精准对接学校与机电学院育人目标,指导学生在奖学金、各项竞赛、升学推免等方面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在李艳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下,同学们在学习中力争上游,有多位同学获得了奖学金。在竞赛与升学推免方面,同学们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了十分优秀的成绩,以下列举三位优秀学生的获奖情况:21届昌丹妮同学获得了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十七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第五届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总决赛一等奖、“挑战杯”北京市银奖等奖项,现已推免至天津大学。21届罗锐同学获得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小型桌面级全国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创新赛北京市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二等奖市一等奖,现已推免至华南理工大学。20届王佳楠同学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挑战杯”北京市三等奖等奖项,现已推免至西安交通大学。
Ø 学生评价
u 李艳老师会周期性组织交谈会询问我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在大一刚入学时,我对未来的学习规划十分迷茫,李艳老师耐心地倾听我的困惑,并给予了很多学习建议。她告诉我大一大二应该多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对自己下一步的学习有了明确的规划。在保研择校的时候,李艳导师认真地为我分析了候选学校和导师的优劣,帮助我做更好的选择。
u 我的导师始终以“学术引路人”与“人生同行者”的双重身份,为我的发展路线导航。当我在未来学业规划上陷入迷茫时,李艳老师在交谈会上敏锐地捕捉到了我的困惑,并耐心地开导鼓励我,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让我的发展规划从模糊的愿景转化为清晰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