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Ø 导师简介
田劼,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机器人技术,设备健康运维。在2023-2024学年共指导本科生13人,其中2020级3人、2022级6人,2023级4人。
Ø 育人心得
1.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开展“手拉手”全程导师制个性化指导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根据不同年级和个体特点,对学生的学业、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梯队式指导。针对低年级本科生,重在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并鼓励和指导参加学科竞赛。对高年级本科生,引导融入课题组研讨,结合研究生课题部分内容,指导完成大创、本科毕设等工作,并在考研、保研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学生的心理方面也进行了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勉励同学们不负青春,努力奋斗。最终实现研究生-高低年级本科生贯通培养。

2.交叉融合好学书院各专业特色,通过竞赛延展教学实践,以赛促教,教学相长
以工程制图课程、专业综合设计、大创等“项目化”教学为中心,组建项目训练团队,把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应用于训练,并融合好学书院各专业特色。通过北京市工程设计表达大赛、“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大赛等一系列赛项,搭建交流和展示平台,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达到以赛促教、教学相长的效果,同时也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依托科技矿场,开展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
依托学院建设的科技矿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通过校外企业导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双导师联合培养,以实体化任务驱动指导实效的落实,探索基于科教融汇、产教融合,集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机器人新工科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践新工科形势下多方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Ø 指导成果
田劼老师认真履行书院制下的本科生全程导师职责,始终秉持教育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己任。对学生的学业、科技创新方面进行梯队式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名同学全学年均无挂科,12名同学通过了英语四级,2名同学通过了英语六级。刘凝哲保送同济大学,李欣羽保送浙江大学,李剑保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宇洪考入北京理工大学,郭佳琪考入中科院微电子所,李睿峰考入电子科技大学等。1名同学获得校级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指导大创训练2项,获批龙软大创基金项目1项。学科竞赛方面:李靖杰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北京市机器人应用赛三等奖。陈吉航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华北赛区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北赛区三等奖。李睿峰获得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邢佳冉获得第八届“互联网+”国家一等奖,第九届“互联网+”北京市一等奖,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北京市二等奖。张一果、李剑、凌立潼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三等奖。本人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青聚AI”人工智能+专项赛获得特等奖,连续7年指导学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设计表达大赛,连续3年指导学生参加“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以上多次。同时,能关爱每一位学生,坚持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待他们。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Ø 学生评价



